网红品牌陷在流量里,出坑的关键是做品牌?
2021年,“新势力品牌”成为资本、媒体、市场的热点。
之前,一张新消费品牌代表的图片广为流传:可口可乐134年,雀巢153年,欧莱雅113年,雅诗兰黛74年,哈根达斯99年,纪梵希68年成为行业第一...但“新势力品牌”从诞生到成名的时间很短:5年的蓬勃之林,3年的繁花,完美。
新消费品牌的成长有一个共同的路径:依靠流量崛起,重视种草营销,总结为“5000本小红书KOC试用+2000个知乎KOL问答+李佳琪=新品牌”的网络名人品牌公式。
然而现在业界终于发现“姜还是老的辣”。新消费品牌崛起更快,衰落更快。近日,完美日记发布财报,一堆解读接踵而至:“一边赔钱,一边买买买”,完美日记依然受困于流量。”“不要再学完美日记了,它做得不好。”“上市几年,市值蒸发了100亿左右,持续增加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利润。完美日记怎么了?》。
这些解读都在说一件事:完美日记因流量营销爆发,却受困于流量。不持续买流量,就卖不出去商品。流量越来越贵,成本越来越高;品牌溢价不足,卖得多赚得少,品牌在网络名人中完全沦为打工仔。遇到类似问题的不只是完美日记。一些“新势力品牌”甚至在上市之前就已经销声匿迹,比如几年前成名的钟。
网络名人的品牌上升快,下降快,原因就是“流量陷阱”二字。
魅力种草营销,暗藏流量陷阱
时代,互联网用户掌握主动权,不再接受填鸭式广告,这是草营销兴起的底层逻辑。对于品牌来说,种草营销的好处是肉眼可见的:短期效果可衡量,成本相对可控。一夜之间,种草营销成了万能解药。而依靠种草营销快速成长的网络名人品牌,到了一定阶段都遇到了共同的瓶颈:
1.高度依赖流量,利润空被压缩。种草营销的销量高度依赖流量投放。买流量不一定有效,不买流量一定无效。最终品牌只能为流量而努力,没有溢价,利润低,负担过重。
2.面对跟随者,草营销很难形成壁垒。在信息透明的时代,任何创新都可以被轻易快速复制。后来者只要做出产品力相当甚至不如的产品,还是可以花钱买流量种草的。如果先行者未能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印象,就不会有壁垒。
3.种草营销本身就越来越难了。早期KOC/KOL/网络名人很便宜,种草营销效果不错。今天种草的营销是红海。新老品牌都在互联网上种草,竞价模式下流量成本在上升。用户也变聪明了,越来越反感种草的海量内容。类似“年轻人开始反对‘种草’”的报道越来越多。
4.种草营销很难积累品牌资产。流量有影响,但只是立竿见影的影响。只有这样,品牌才能形成长期积累的价值,带来溢价,转化为资产,传承百年。“怕上火喝王老吉”“茅台,国酒”“农夫山泉有点甜”。这些是后来者难以逾越的壁垒,是无价的品牌资产,是消费者不假思索的选择。种草可能对营销有效。运气好的话,甚至会有销量的爆发,但都是暂时的,短暂的,立竿见影的,没有沉淀。
业界对流量营销的软肋有很多反思。
花花董事长华山有一句话:靠流量生活的你成了交通囚徒,这不是危言耸听。“上网流量会越来越贵,贵到你根本赚不到钱,贵到你几乎是在给流量提供商打工。”说出了很多品牌内心的痛苦。
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也是业内注意到的“反流量派”。10月11日,他在一个论坛上说:“很多人认为可以带头降价拿量,导致价格血战。未来只有‘品牌’二字,才能免疫价格战、促销战、流量战。
大家说的都一样:流量弱,品牌强。
宝洁和可口可乐等顶级品牌一直在不断反思数字营销的效果,并做出减少相关投资的决定。这种事情每隔几年都会发生,因为新的数字营销概念风靡一时,比如搜索、社交媒体、直播、短视频、种草等。,都是底层的流量模型。
流量和效果都没错,但是靠流量达到短期效果是不长远的。如果一个品牌在这条路上一意孤行,结果都一样:效果越来越差,成本越来越高,利润越来越少,品牌缺乏沉淀,无法形成壁垒,疲惫不堪。
品牌应该怎么做?只有跳出流量陷阱。流量不是不值钱,要看它怎么来的。华山提出了一个概念,叫“交通主权”。对于企业来说,真正的品牌形成了,就意味着拥有了流量主权,因为品牌有自己的流量。
流量是起点,品牌是终点。
前几年,品牌成长往往要经历从“认知”到“认同、订阅”的发展路径,企业要先做品牌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反其道而行之,先在互联网平台种草,获得部分用户的“订阅认同”,再做品牌。但很多品牌高度依赖流量营销,享受着短期效果的快感,却耽误了品牌建设,看似不急。
从长远来看,品牌建设才是最重要的。做得好,会有一种延迟满足感。放弃一些短期效果,关注长期价值,进行品牌建设,掌握流量主权。这个过程就是种树,“十年树木”。树木生长需要时间;购买流量,形成圈子口碑的过程就是种草。与种草只注重短期效果不同,种树更注重品牌的长期建设,与用户在文化、情感、价值观等方面形成深入的品牌精神。,寻求共识,达成共鸣,实现共鸣,成长为品牌“大树”。相比“种草”的弊端,“种树”对品牌的好处显而易见:
1.放大品牌。矗立在草原上的参天大树,远远就能看到,会首先被大家记住。
2.占据心智。它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了一个清晰简单的词。当客户有了这种需求,品牌就变成了不加思考的选择,甚至是条件反射,这样品牌就可以对价格战、促销战、流量战免疫。
3.自带流量。好的品牌自带流量,任何形式的搜索、社交、种草等第三方流量都只能是补充。我们很少听说像苹果这样的超级品牌会受到任何平台的限制。反而会因为是流量而被流量党看重。
4.鹤立鸡群。建立品牌就是强化差异化属性的过程。
5.树枝很茂盛。没有品牌的营销就是“今天有酒,今天就醉,明天就愁。”草营销也是如此。大树一旦生根,就会枝繁叶茂,甚至孕育出一片森林,打下一片基地。归根结底,做品牌有沉淀,有传承,有未来。
综上所述,一切重视流量的营销方式都只能是起点,品牌建设才是营销的终点。品牌建设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工程。《网络名人》中的一些品牌已经清醒过来,投入巨资进行品牌建设,以走出流量的泥潭。比如完美日记签下周迅和卓叶作为全球品牌代言人,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等地黄金位置投放广告,走传统品牌的老路。
易流量品牌不易,但种树难在哪?
为什么今天很多品牌都在大力做种草营销?因为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其本质是花钱买流量,效果和投入成正比。然而今天,品牌建设变得越来越困难。品牌要想“种树”成功,就必须转变思维,采用新的手段。
1.难点:媒体碎片化,用户注意力高度分散,难以被影响。
媒体去中心化,手机上有各种视频直播,社区社群,问答搜索,社交网络应用。手机之外还有电视、PC、电梯、影院等媒体,营销触点无处不在。媒体“灰尘”让品牌很难抓住用户的注意力。
品牌“种树”的关键环节是触达用户,这就需要正确的传播渠道。没有一个品牌是通过花椒传播的渠道策略成功的。只有瞄准最有效的渠道,通过合适的传播内容输出情怀、文化、价值观,才能让“根”迅速扎根于消费者心中。
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核心渠道。互联网之前是电视、广播、纸媒,后来是门户,再后来是电梯。如今用户关注度“尘埃”的品牌呢?答案是:选择有场景穿透力的媒体,对用户有持续、重复、强烈的影响力。
2.难点:用户有主动权,对广告免疫,不喜欢广告,不看广告,跳过广告。
互联网品牌更加贴近消费者,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也变得更加激烈。用户接收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长,记忆越来越短,广告免疫力越来越强。他们有了选择信息的主动权后,就可以直接无视广告了。综上所述,品牌很难被消费者记住,即使消费者记住了,也是健忘的。品牌要想影响和占领用户心智,需要合适的传播手段。
一方面要看影响。要在嘈杂的广场吸引用户的注意力,只需要大嗓门。在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要吸引用户的注意力,靠的是有冲击力的内容和渠道。
3.难点:互联网营销高调,看似精细实则粗放。
互联网营销有更强的数据洞察能力,在此基础上投放更精准,反馈更及时,成本更可控。真实、全面、有效的数据是准确洞察用户、用户行为、用户需求的前提。如果数据本身是片面的或失真的,就无法避免“广告预算浪费一半”的问题。这几年互联网行业的效果可见一斑。一时间“水大了,鱼也大了”,大量广告主涌入。在激烈的流量竞争中,流量价格被推高,造成铺张浪费。
“不仅仅是流量,回归品牌”、“品效合一”、“掌握流量主权”、“种树不如种草”等很多概念并不新鲜,他们说的道理已经被一次次验证。越来越多的品牌对此达成共识,关键是怎么做。如何抓住种草的营销时机,打造长久的品牌,是所有品牌都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。
【本文转自:香港高防服务器 http://www.558idc.com/hkgf.html 复制请保留原URL】如果您的问题还未解决可以联系站长付费协助。
有问题可以加入技术QQ群一起交流学习
本站vip会员 请加入无忧模板网 VIP群(50604020) PS:加入时备注用户名或昵称
普通注册会员或访客 请加入无忧模板网 技术交流群(50604130)
客服微信号:15898888535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站长删除。